楚天金報訊 記者 趙莉
  “疊衣服、掃地、拖地、洗碗每次收費1元,跑腿買東西每次收費1.5元,收拾自己的房間每次3元……”進入寒假的頭一天,11歲的小學男生周珩(化名)熟練地報出了他與父母口頭約定的“勞務合同”中的收費標準。2013年,每項收費標準還曾隨著物價上漲,上浮了0.5元。
  周珩是水果湖一小五年級學生,從小學三年級的寒假開始,他做家務從父母那兒“掙錢”已整整兩年,他的零花錢都是勞動所得。現在,周珩在銀行的存款有2600元,這其中不包括壓歲錢,周珩頗為得意。
  兒子和父母簽下“勞務合同”
  周珩的父母都是公司職員,讓兒子儘早獨立自主是他們達成的教子共識。
  周珩上小學後,媽媽馮女士就開始讓他做家務,從最簡單的抹桌子開始。
  小學三年級的寒假,周珩迷上了在小伙伴中風靡的“馬小跳”這本書。一天,他煞有介事地找到父母商談簽訂“勞務合同”的事。他拿出一張紙,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各種家務勞動以及收費標準。
  周珩說:“我看的書里有一個小朋友,做家務的時候,父母是付工錢的,我們家也這樣做吧!”
  孩子的建議讓馮女士和先生感到很高興,他們覺得兒子長大了,有主見總是好事。但做家務還要錢,會不會讓孩子掉進“錢眼”?夫妻倆商量了一個晚上,覺得不妨試試,“一來尊重孩子的提議,二來通過這種方式,訓練兒子的動手和自我管理能力”。
  經過協商,他們和兒子達成口頭“勞務合同”。
  乾家務活最多一天賺30元
  周珩“上崗”了,負責每天晚飯後的洗碗工作;平時他還會幫著疊衣服,打掃房間。因有合同約束,周珩的勞務須得到父母驗收合格,才能拿到工錢。因此他的勞務活絲毫馬虎不得。
  好幾次,周珩洗的碗沒沖乾凈,驗收不成功,一分錢沒有不說,還把碗重新洗了一次;還有幾次,周珩把碗打碎了,倒罰了錢。
  能力是鍛煉出來的,如今,周珩的家務活越做越好。
  周珩說,一般來說,他每天做家務能掙到3-5元錢,收入最多的一天他賺了30元錢,“那天家裡來了好多客人,爸媽忙不過來,我的活就特別多”。
  周珩的“工錢”是按月結的,每做完一項家務,家長會驗收,然後在每月的最後一天進行結算,往他的銀行卡上打款。此外,一般還會留給他20元現金供平時零花。
    賺錢上癮定寒假“搶錢”計劃
  兩年的辛勤勞動後,周珩的賬上已經有2600元的收入了,算得上小學生中的“富豪”了,但周珩也不會亂花錢,平時只帶一兩元錢在身上,有時一個星期也不會花,“我掙錢多不容易啊,當然不捨得亂花了”。“我還會提供免費服務,比如爸媽生日那天,父親節、母親節時,我全天的服務都是免費的。”採訪中,周珩給記者端過茶,如此待客、陪客人聊天,他也是要向父母收費的,費用為2元/次。
  這個寒假,周珩定下了“搶錢”計劃:他打算把家裡的家務活全包下來,挑戰一個月400元的高收入,讓自己賬上收入儘快突破3000元。
  為何要賺這麼多錢?周珩也說不明白,他只是覺得賺錢是件很快樂的事,很“過癮”,而且一個小學生能賺到3000元錢的零花錢,他認為自己“無疑是了不起的”。
  父母說——
  兒子沒有亂花錢
  面對孩子的寒假“搶錢”計劃,馮女士表示“有壓力”,但她稱只要孩子能夠做到,她還是會按照合同約定付費。
  周珩的父母直言,孩子做家務收錢目前並無不妥。他們的理由是,孩子從開始掙錢到現在,沒有亂花錢,“我覺得兒子的動手能力明顯提高了,做事不拖拉;他的作業總是在我們下班回家前就完成得差不多了”。
  老師說——
  他把錢看得很重
  周珩的班主任卻不完全認同,在她眼中,周珩成績中等,很獨立、做事有主見,“別的同學去乾一件事,非要結伴而行,可是他卻能夠一個人去做”。她提到,周珩喜歡口頭“炫富”,比如自己每月能夠從父母那裡賺多少錢,“他以賺父母的錢為樂,不知道父母掙錢也很不容易。這樣的想法,可能會讓孩子少了感恩的心態”。
  一次開班會,有學生開周珩的玩笑,說他把錢看得很重,不願意和同學分享零食和圖書,“也許這就是副作用。”班主任支持孩子做家務,因為可以鍛煉能力,但卻不贊成收費,“長此以往必定弊大於利”。
  家長說——
  大多數支持掙錢
  相比之下,家長們的觀念似乎“與時俱進”,不怕孩子沾錢。
  在本報的小學家長QQ群中,記者隨機調查了10名家長,其中8人支持孩子“掙錢”,支持的理由如下:中國經濟高速發展,生存的壓力也在增加,掙錢是一種生存技巧,孩子們遲早要掌握這一技之長,從小培養掙錢的意識也不是壞事,最起碼要讓孩子們知道,錢是通過艱辛的勞動得來的。
  網名為“上善若水”的家長稱,孩子通過掙錢,與人交往的能力也在增強,“一個孩子善於打理自己的財物,就說明孩子有著嚴謹的思維,成績肯定不會差到哪去”。
  還有家長打趣稱,周珩賺的還是自家的錢,“如果他能掙到外人的錢,才算真本事”!
  而2名持反對意見的家長認為,孩子做家務理所應當,收錢會慣壞他們的。
    記者調查
  賺錢成小學生寒假目標
  幫媽媽拔白髮也要收費
  寒假的賺錢大計,不光屬於周珩,也是江城不少小學生的目標。
  期末考試結束後,楚天金報記者在武昌徐東路小學、黃鶴樓學校小學部隨機調查了20名高年級學生,其中11人表示,學校佈置了實踐作業,而他們最想參與的實踐便是掙錢。
  黃鶴樓學校幾名六年級女生早早做好了賺錢計劃:她們打算去批發一些小飾品擺攤賣。其他學生則設想:做家務向父母收費;將自己不需要的物品拿去賣掉;賣報紙;替同學做寒假作業等等。
  一名五年級女生告訴記者,她班上有一名男生“特別會掙錢”,掙錢的方法便是替媽媽拔白頭髮,長的1元,短的5角……
  “賺了錢就可以買想要的東西,我最想要手機”“能賺錢才能受人尊敬”“上學不就是考好學校,將來能夠找好工作嗎”……採訪中,小學生們毫不掩飾對賺錢的渴望——他們這些想法來自身邊的成年人。
  其實,就在近幾年,財商教育曾一度風靡武漢市的中小學。專業人士們被請上講臺,向學生們傳授簡單的商品交換知識,有的學校還讓學生們走出校園,體驗賺錢。在周珩所在的水一小,也定期開設了這樣的財商課程,從事金融工作的學生家長被學校聘作了教師。
  徐東路小學有教師直言,和孩子們講太多關於錢的知識,保不定會讓孩子鑽錢眼,偏廢了學習,“這麼多小學生早早想著掙錢,不就是因為成年人在他們面前提錢提得過多了嗎?”
  專家觀點
  財商教育要拿捏好度
  朱瀅穎(黃鶴樓學校副校長):現在學校的辦學日趨開放,學生們熱衷賺錢就是一種表現,只是這種價值觀偏差,暴露出財商教育的缺失。中國孩子很難接受科學的、正規的財商教育,所以他們容易被世俗的觀念所誤導。談錢,我們不是說得多了,而是沒有將它放在臺面上來說,這樣的規範性的一課必須得補上。
  高文平(武昌區餘家頭小學科研室主任):2006年,我校將財商教育引入課堂。我覺得現在不少孩子,對金錢缺乏正確的態度,金錢至上的觀點較為流行,且不懂得節約,花錢大手大腳。即便走上工作崗位,許多人也成為“購物狂”和“月光族”,財富觀念和理財技能都出現嚴重問題。不能不說,當前中小學生財商普遍偏低,與家長習慣用金錢獎勵的教育方式有著直接關係。
  喻平(武漢理工大學經濟學院教授):財商教育進入校園,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。正規的財商教育,絕不是將孩子們變成拜金主義者,而是讓他們懂得正確認識金錢以及如何運用金錢的規律,讓他們去創造財富,使自己能夠過上富足、自由的生活。
  黃旭(湖北經濟學院副教授):當今孩子成長的環境是不缺乏掙錢意識的,財商教育的過程中要加強正確引導,讓孩子正確認識金錢,切不可讓學生感到生存的恐懼,防止學生對金錢單一的追求。家庭教育更要融入到財商教育中來,如家長從給孩子的第一次零花錢開始,就告訴孩子什麼是金錢,引導其認識金錢的正確價值,讓他們瞭解“錢可以用來做什麼”以及“錢不該用來做什麼”,讓他們知道,獲得金錢的合法途徑就是勞動。
 
 
 
(編輯:SN091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y59oyxg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